据说2015年的经济增幅是25年来最小的,不过,说起来增幅这个词怎么理解呢?经济增量?按照增量这个
词来理解的话,就像2014年,厂里一共做了是100万只丝攻,比2013年多10万只,增量是10%,那么如果
没有这个增量,呢,2015年,没有增量,那还是做了100万只,有增量是在100万只丝攻的基础上增加,
对吧,但是经济的增量并非如此,看看,东莞,之前漫山遍野的招工,小吃,地摊,站街女,现在呢,
街上稀稀拉拉,基本上没什么人,厂房呢?以前的厂房根本是供不应求,就算一直在建,也是不够,现
在很多厂房都挂着招租的牌子,而且一直在建设,但是出租率很低,以前的很多厂,是纯粹的手工厂,
做电子代加工二手单,三收单的,做手工的,现在都已经很少了。
不单单是表现在宏观经济上,具体到 丝攻生产行业也是如此,之前,在2007年到2013年之前,小径手机螺母丝攻,真的是供不应求,不单单 是小径手机螺母丝攻,加工手机主板的M1.4X0.3丝攻,加工手机壳的M1.6X0.35丝攻,等都是供不应求, 当然,那个时候生产丝攻的人少,但是需要丝攻的加工厂很多,听闻,那个时候,代加工的订单,可以 有6手单,这么夸张,听起来,但是在当时确实实际情况,苹果把订单,下给富士康,富士康做不完,就 发给大的代加工厂,这算是二手单,然后代加工厂仍然做不完,就再下发给别的代加工厂,别的代加工 厂,仍然做不完,然后就这样依次派发,即便是到了6手单那里,仍然是可以做,只是利润没那么高了而 已,现在别说是6手单了,就连2手单,都很少听说了,一方面当然是人工成本高,工资从600一直涨到现 在2800左右,这还是普工的工资呢,人工成本高,当然会降低人力优势,然后很多厂,理所当然的迁移 到了人工成本很低的国家,比如说越南,越南是一个典型的刚实行TPP的国家,穷,比刚改革开放的中国 那会儿还穷,但是是民主国家,而且跟西方关系维持的不错,所以,很多厂都搬过去了,当然,那里的 订单就多了,但是局限的是,越南的基础工业水平低,M0.8X0.2加工不锈钢的丝攻根本做不出来,所以 ,苹果的M0.8X0.2的丝攻订单,才会从越南,发到国内,而非直接发到国内。